分享書籍連結
👉框架效應:打破自己的認知侷限,看見問題本質,告別慣性偏誤的心理學智慧
推薦指數: ★★★★★
心得:
因為聽到別人推薦而閱讀,非常好看。
內容講述在不同的框架下,人們做出的選擇往往不同。
因此最擅長應用框架效應理論的就是政治界,藉由不同的問題就可以引導出不同的答案。
裡面描述的很經典的不同類型的框架。
如”獲利框架”vs”損失框架”,在獲利框架下人們就會採納安全保守的選項。若以損失框架來看,反而會冒險。
如””占有框架”vs”存有框架”,前者焦點擺在擁有這個物品,後者關注的是以透過該物品產生全新的體驗,就像想買一張書桌,能想像坐在那裡看書工作,後
者所帶來的滿足感告於前者。
如”接觸框架”vs”迴避框架”,前者關注的是獲得的報酬大小,後者關注的是失敗的可能性,他們總是優先保護自己。
上述簡單的舉了三個例子,其實書中有許多有趣的小故事,比如一個人問神父說:”請問我禱告的時候可以抽菸嗎?”神父劈哩啪啦地說當然不行。那個人失落的向小夥伴訴苦,小夥伴就告訴他你問錯問題了,於是小夥伴去找神父:”請問我抽菸的時候可以禱告嗎?”神父慈悲的說:”當然可以,我的孩子。”
這種框架效應也訴說了為什麼總是富者越富,窮者越窮。在可以的框架,沒什麼不可以,在不可以的框架沒什麼可以。
或許也是因為這樣,這個世界屬於”確定規則”的人,圈子會活得越來越小,而勇於嘗試”不確定”的人,才會越活越寬廣。當然這只是一種”原則”,而不是”定論”。
所以當人生遇到一些困難,而苦於找不到解決之道的原因,很可能一開始就沒有掌握問題的本質,因為問對問題,比答案更重要。
本書提供給我更多思考自身的可能性,我想偉人之所以為偉人是因為他們往往在面臨狀況的時候,仍能選擇自己內心的答案,不被任何框架侷限影響,看完這本書也會對人有點同情,因為人真的是很容易受到環境因素、外界引導、權威服從等等而做出違背內心的生物。
就好像人原來大多時候都以為自己才是主人,卻不知不覺地被外界操控著。當然反過來說,自己本身也是一種不可低估的影響力。
我很喜歡裡面的一句話。”幸福雖然是一種個人選擇,卻同時也是一種對社會負責的行為。”因為幸福也能藉由自身傳染給大家,如同哈欠一樣。
長大以後才發現,快樂其實是一種能力。當我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,不用別人教我們怎麼快樂,但是當我們長大了,我們卻要學會怎麼快樂。
關於快樂的最大謊言就是,
等我考上好學校,我就會快樂
等我找到好工作,我就會快樂
等我結婚,我就會快樂
等我小孩子長大,我就會快樂……
快樂從來不需要等待,它只在當下,轉換心念,丟掉雜念,就是最好的快樂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