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一、將結果導向改為過程導向,並且切割目標、細化目標。

每次當我們想著許多的目標達成時,內心總是熱血沸騰,彷彿在腦海裡已經成為了現實,結果我們做了許多的計畫,卻敵不過時間這個大敵人,一點一滴的磨滅最初的熱情。

比如:

我要在今年減肥瘦下15kg

要在25歲以前存到第一桶金

在大學畢業前交到男朋友

 

結果一年過去,仍舊什麼都沒有改變。

當目光時刻聚焦於結果之上,過於追求結果導向,就只會看到夢想與現實的差距—— 而這其實就是在不斷的勸退啊。

在”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”,就有一幕老人帶著只想要獲得奧運金牌的男主角丹,爬了三個小時的山,最後在山頂上拿起一顆小石頭,告訴丹:”這就是你要的。”

最好的目標是沒有目標,因為能帶來快樂的是旅程而非終點。

直接從當下做的事去獲得足夠的愉悅、活力和成就感,去感受自己一點一滴的改變

 

最好能將大目標細分為小目標,慢慢來走得更快。

比如減肥這件事,1次瘦個15公斤,反彈也來得更快。而一個月只瘦一公斤,食慾慢慢的縮小,就一點也不覺得痛苦了。

達成一個小目標總是比達成一個大目標容易許多,也會對未來的計畫更加的有掌控感,並容易執行。

規定自己看一個小時的書,不如規定自己”先”看10分鐘的書,長期累積下來也比那半途而廢強。

 

 

二、什麼都不要想,馬上行動

梅爾.羅賓斯(Mel Robbins)在TED上演講所提倡的五秒法則,告訴大家每當我們給自己安排了許多的計畫,身體卻不想動,這時用倒計時的方式,逼迫自己立刻行動起來。

這一點我也深有同感,”萬事起頭難”,就像騎腳踏車一樣,一開始踩就要花很大的力氣,踩順了就很輕鬆,一旦停了下來要重新踩就還要花力氣。

很多事只要一開始行動,縱使心理與身體萬分抗拒,熬過了10分鐘,後面的事就容易多了。

改變,只要一旦開始,就會發現困難的只是你大腦裡面的想像。

所以,不要給自己想的時間,立刻行動起來。

 

 

三、做重要但不緊急的事,用50%的新習慣代替50%的舊習慣。

 

很多目標是屬於重要但不緊急的,是長期的目標。

在時間的流逝之下,人們總是健忘的,因為我們的生活被緊忌憚太多的瑣事佔據了我們的注意力。

如同一個杯子裡面,我們必須先放進最大顆的石頭(重要但不緊急),再放進小石頭(緊急且重要),在放進沙子(緊急但不要),然後呢,我們居然還能倒進水(不緊急也不重要),這個杯子就滿了。

如果一旦這個放東西的順序反了,先放水,就什麼也裝不下了。

就像電視劇、小說、抖音…我也好愛看,可往往就是這些事務不知不覺偷走了我們的時間,而大家被偷走的注意力與時間就給了全世界20%富有的人身上,難怪富有的人越富有。

當動機不夠強烈,我們不相信大腦畫的未來的大餅,就會傾向於及時行樂,即刻滿足。

這時候我們要如何去建立起我們的習慣呢?

有一句萬能的話語:”我一...就…”

 

我一洗完臉,就馬上去看10頁書

我一倒完垃圾,就立刻去運動

 

通過話語暗示的方式,讓你的新的行為與舊的習慣連結起來,幾次之後就會自然而然的去行動了。

大腦一開始抗拒新的習慣,但是我們用舊習慣來做假動作,讓大腦去適應新的行為模式,就能自然而然的接受了。

 

結語:

所謂方法千百種,最後還是要回歸於自己的內心。

遲遲不行動的原因是什麼?

 

因為我沒做,不然成功的就是我!

如果我做得太好了,只會責任更重,背負更高的期望

我還有很多時間

我只想要馬上看到結果

我對自己太嚴苛了

我就是想要被動反抗權威性的父母

反正我也做不到

 

如同那一個水杯,總使塞滿了東西,也不是它最原本的狀態。

只有將杯子清空,內心歸零,才有新的可能性,不是嘛?

也唯有認識了自己內心深處自我妨礙,才有機會去跨越它,超越它。

 

願我們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行動力 拖延症
    全站熱搜

    創造希望小星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